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件
吉工职院人〔2013〕11号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
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根据国发〔2012〕41号《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吉财教[2012]941号《关于报送2013年省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精神,按照学院整体工作部署与具体要求,结合学院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年龄、知识结构以及“双师素质”和实践能力等实际情况,制订2013年度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
一、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2年12月,学院有专任教师151名。其中,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有73人、35-49岁的教师有59人、50岁以上教师有1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有5人、副教授有59人、讲师有82人;专任教师中博士1人、硕士80人、本科66人。
二、教师队伍结构与存在问题
1.学历与职称结构
2012年底已有80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53%。副高及以上职称64人,占教师总数42%;中级及以下88人,占教师总数58%。教师中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基本合理。
2.年龄与知识结构
学院35-49岁之间的教师人数较多,且年龄偏大,知识更新慢,缺少必要的进修学习与继续教育,更缺少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另外,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女教师占73%,对于工科院校,这一比例偏高。
3.教育科研能力
截止到2012年12月,学院在研院级课题28个,省级及以上科研、教研课题65个。教师虽承担了一些国家和省级教育研究课题,但总体来说,数量少,主持人不多,科技课题少,成果不显著,高水平论文缺乏。
三、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与思路
目标:培养“德技双修”的教学名师,打造“能协作、可示范”的优秀教学团队。
1.通过引进青年领军型人才,使其成为专业带头人。带领团队完成某项生产装置研发、安装、检修、制造及技术改造,带领团队使某项生产工艺设计、研发的实用产品、实施的生产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通过青年教师海外学术访问,使其掌握国外高校及国外企业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及先进技术,提高学院师资队伍在科研及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或者国内大型国有企业学术访问或者实践进修,将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技术服务能力等引入学院,提升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思路:引进与提高相结合,进修与培训共促进。
四、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一)引进与聘任
1.根据学院青年专业领军型人才匮乏的现状,2013年拟引进领军人才、高水平专业带头人2人。
2.根据师资队伍的学历、年龄、学缘结构的需要,2013年拟公开招聘学院优势专业急需和新办专业所需人员21人充实到教师队伍。
3.聘请省内高校的教学名师来校指导教师进行课程建设,开展教研活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定期来校任课或讲学。
4.聘请行业、企业50人来校兼职,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有教学经验、比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二)进修
1.业务能力进修
①选派5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海外大学或者国外知名化工企业进修。
②选派15名以新办工程技术专业为主、兼顾传统老专业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高职示范院校,国内大型化工企业访学或者进修,以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教科研水平。
2.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
开展师德教育,加强新教师的培养;加强教师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鼓励教师自修外语,提高教师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培训
1.选派100名教师深入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参与企业生产技术问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指导实践的能力。
2.选派50名专任教师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政府部门及行业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项目或者教研、学术会议。(详见表一)
表一:
2013学院教师引进、进修、培训计划表
序号 |
方式 |
项目 |
参加人数 |
所需 条件 |
学习 时间 |
|
1 |
引进 |
领军型人才 |
2 |
45岁以下、博士,十年以上生产性企业工作经验。具有可投产的化工产品或可实施的化工生产工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及具有化工生产装置研发、安装、检修、制造及技术改造能力。 |
|
|
|
|
2 |
进修 |
海外大学 |
5 |
国家、省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
半年 以上 |
|
3 |
学术访问或实践进修 |
国内高水平大学、高职示范院校,国内大型化 工企业 |
15 |
以新办工程技术类专业为重点,兼顾传统老专业。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 |
三个月以上或半年 |
|
4 |
聘任 |
兼职教师 |
50 |
实行坐班制 |
长期 |
|
5 |
教研、学术会议或者培训项目 |
教育部、省教育厅等政府部门或行业举办的各级各类教研、学术会议及培训项目 |
50 |
选派专任教师参加,一般应有与会成果 |
短期 |
|
6 |
培训 |
专业教师 |
100 |
|
长期 |
|
五、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领导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事关学院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把中青年教师培养作为一项系统的人才培养工程抓实抓好。
2.教师进修学习期间,不影响其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
3.根据有关规定,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进修的教师应是学院发展需要、本人确有要求的教师。各单位要加强对教师进修学习情况的检查与指导。
4.经费保障。学院设立教师培养专项经费,不断加大教师培养投入,确保教师培训和各项计划的经费投入落实到位与合理使用,接受审计、监察和财政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附件:关于做好学院2013年国内、外访问学者选派工作的通知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 2013年4月1日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 2013年4月1日印发

附件
关于做好学院2013年国内、外访问学者选派工作的通知
各教学部门:
根据国发〔2012〕41号《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吉财教[2012]941号《关于报送2013年省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精神以及《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教师队伍培养工作计划》,现就做好我院高校访问学者实践进修选派工作通知如下:
一、选派对象
重点选派我院列入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和课程负责人,以及符合条件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推荐类别、推荐名额
(一)推荐类别
A类:海外进修,系指赴海外大学;
B类:国内学术访问或实践进修,系指赴国内高水平大学、高职示范院校,国内大型化工企业学术访问或者进修。
(二)推荐名额
A类海外进修名额不超过5名,B类国内访问学者或实践进修名额不超过15名。各系、部、院根据本部门教师培养计划,推荐A类人员1-2名、B类人员3-4名。
三、选派条件
A类选派条件:
1.在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必须五年以上,政治素质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国家、省重点建设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3.45周岁以下。
B类选派条件:
1.在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必须三年以上,政治素质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
3.以新办工程技术类专业为重点,兼顾传统老专业的骨干教师。
4.45周岁以下。
四、待遇
两类人员经费及待遇依照《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执行。
五、有关要求
1.请各系、部、院将推荐的A、B类人选报教务处初审,人事处审核汇总后报院长办公会审批。
2.学院院长办公会确定人选后,由学院根据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确定国内外进修单位,被推荐的人选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提出若干候选单位和导师,及时填报《申报表》一式三份,交至人事处。
3.被学院批准的A类人员脱产学习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B类人选脱产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三个月。
4.期满结束时填写《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结业考核表》,由指导老师和接收单位签署意见;回校后应及时向学院提交访学报告,填写《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跟踪考核表》,且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向所在系、部做访学成果汇报。
六、申报时间
教务处将各系、部、院推荐的A类、B类人选于4月20日前报人事处。